其他类型连载
精品小说推荐《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王三牛王伟,是作者大神“Diki粑粑”出品的,简介如下:王屠夫家满门壮汉,个个人高马大,膘肥体壮,活脱脱一窝黑熊精转世!偏偏小儿子王三牛是个异类——瘦弱、清秀、风吹就倒,站一起像只误入熊窝的小狐狸。杀猪?猪血兜头浇下,他先晕了!种地?锄头比他人都高!眼看在家快成“废人”,老娘含泪拍板:“儿啊,你这样子只能去科举给自己挣条路了!”王三牛:我太难了!穿越成病秧子,还被全家大力怪包围!杀不了猪,种不了地?行吧,只能勉为其难去科举了。谁料想,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过关斩将!从七品县令到礼部尚书,他硬是用笔杆子杀出了一条通天路!金銮殿上,新晋尚书王大人轻抚腰间祖传...
主角:王三牛王伟 更新:2025-09-01 12:55: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三牛王伟的其他类型小说《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最完整版》,由网络作家“Diki粑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精品小说推荐《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王三牛王伟,是作者大神“Diki粑粑”出品的,简介如下:王屠夫家满门壮汉,个个人高马大,膘肥体壮,活脱脱一窝黑熊精转世!偏偏小儿子王三牛是个异类——瘦弱、清秀、风吹就倒,站一起像只误入熊窝的小狐狸。杀猪?猪血兜头浇下,他先晕了!种地?锄头比他人都高!眼看在家快成“废人”,老娘含泪拍板:“儿啊,你这样子只能去科举给自己挣条路了!”王三牛:我太难了!穿越成病秧子,还被全家大力怪包围!杀不了猪,种不了地?行吧,只能勉为其难去科举了。谁料想,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过关斩将!从七品县令到礼部尚书,他硬是用笔杆子杀出了一条通天路!金銮殿上,新晋尚书王大人轻抚腰间祖传...
王金宝一直沉默地听着,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抬眼看了看满脸涨红、紧张得手心冒汗的二儿子,又看了看条理清晰、眼神坚定的三儿子。
良久,他端起粥碗,将最后一点粥底喝干,重重地将碗往桌上一顿,发出“咚”的一声。
“成!”
王金宝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既然有这机缘,钱镖头也看得起你,那便去学!开春前,田里家里的事,老大你多担待些。二牛,用心学,别辜负了人家一番心意,也别给咱老王家丢脸!”
“爹!”
王二牛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溜圆,巨大的喜悦冲上头顶。
他“噌”地站起来,想说什么,嘴唇哆嗦着却不知道说啥,最后只化作一声带着哭腔的傻笑。
“哎!我......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学!”
他像个终于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手足无措地在原地转了个圈,脸上是纯粹的、毫无保留的狂喜,连日来的忐忑和憧憬,在这一刻尽数化作了灿烂的光。
赵氏看着二儿子那久违的、属于孩童般的纯粹笑容,又看看丈夫和长子,终究把反对的话咽了回去,只是低声叮嘱:“那......那可得小心点,别伤着......”
王明远看着二哥在昏黄灯光下闪闪发亮的眼睛,心中也满是欣慰。
第17章
那天后。二哥便每天早上送他去上课,然后就去镖局跟着钱镖头学习拳脚功夫,钱镖头若去走镖了,那二哥就和留守的人一起训练。
几十上百斤的铁锁王二牛轻松的就能提起来,并且发力的方法经过钱镖头的指导变得更加科学,打出的拳头也虎虎生风,慢慢的这帮镖局的小伙都钦佩并且羡慕这个大个子。
学堂里,王明远坐在冰冷的书桌前,小心翼翼地将最后半张粗糙的草纸铺平。
笔尖已经有些分叉,蘸饱了墨,写出来的字却带着毛刺。砚台里的墨条,也只剩下短短一截。
他看着这些消耗殆尽的“资源”,内心也发愁。新纸新笔加上墨条,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他想起父亲王金宝每次掏钱时的场面,心疼又好笑。
那黝黑的脸上,总先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疼,随即又是一种近乎庄严的“大方”。
深冬里,田里没了活计,杀猪的生意也因天寒地冻稀疏了许多,全家主要就靠着农闲时攒下的口粮和每月几次赶集的微薄收入撑着。大部分时间,一家人只能窝在炕上节省体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王明远捏了捏拳,心底那个盘算了许久的念头,再也压不住了。
今天下课回家后,晚饭是简单的杂粮粥和咸菜疙瘩。王明远几口扒完碗里的粥,他现在吃饭的速度也越来越像这个家的人了。
放下筷子,看向父亲:“爹,娘,大哥大嫂,二哥,我有件事想说。”
他的语气带着少有的郑重。
王金宝一愣,烟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咋了?三郎?出啥事了?是不是又要买纸了,爹给你拿钱?”
赵氏和兄嫂也停下动作,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没啥事,就是......想跟家里商量个营生。”
王金宝听到后则变得一脸眼熟,说道,“虎妞,狗娃,你俩先去你大哥屋里玩会儿。”"
“三弟去读书好!”
他们看着王三牛那依旧瘦小的身板和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聪明脑子,都打心眼里觉得,这个小弟不该跟他们一样,一辈子跟泥巴和杀猪刀打交道。能读点书,找条别的路走,那是好事!是大出息!
王三牛一直低着头,听着老爹这番话,心里那点忐忑和暖意交织在一起,眼眶有点发热。他抬起头,目光清澈地看向家里人:
“爹,娘,大哥大嫂,二哥......你们放心!我去读书,一定会用功的!不会糟蹋家里这份钱!”
他顿了顿,眼神坚定地补充道:“而且,我学到的字,认的道理,回来都要教给家里!教给大哥二哥,教给大嫂和娘!虎妞,狗娃,你们想不想学认字?”
“想!”狗娃第一个举起小手。
“要!我要学!跟三哥学!”虎妞黑亮的大眼睛里全是期待的光芒。
赵氏看着懂事的老儿子,再看看两个小的也跟着嚷嚷要学字,顿时眼圈就红了,连连点头:“好!好!三郎懂事!娘等着跟你学!”
看着一家人和睦的样子,王金宝那张向来严肃的老脸上,也难得地松弛下来,露出了笑容。
王三牛读书的事,就这么在王家小院里一锤定音!
第11章
接下来的几天,他爹便趁着借着收猪、赶集卖猪的功夫,四处打探下读书的章程。镇上的茶馆、肉摊的熟客、甚至药铺抓药的伙计,他都打听了个遍,主要他们村和附近也没认识的读书人。
“老哥,镇上......教娃娃认字的地,哪家强?”
往常在家沉默的父亲,不厌其烦的问着周围稍微懂点的人。
零零碎碎的信息,被他一点点归拢,终于在脑子里拼凑出完整的内容。
镇上的“识字铺子”分两种。一种叫书院,听着就气派。镇东头有一家,是镇上大户吴家的族学,高墙深院,门口蹲着石狮子,别说清水村王家,就是普通镇民家的孩子也甭想进去。
另一家书院在镇西,掌院的是个姓孙的老秀才,胡子都白了,听说快六十了。听说这孙秀才学问深,收的弟子有三十来个,都是奔着科举当秀才老爷去的。那束脩,一年就得足足四两银子!而且听说那里面要学和要买的书更贵!
另一种,就是蒙学。镇上就有一家,开在一条背街的小院子里,夫子是个三十上下的年轻童生,姓赵。学生不多,十个左右。还有一家在十里外的大王庄,也是个童生开的,四十来岁,学生十几个。这两家蒙学的束脩,都是一年二两银子。
“书院?那是给奔着要当秀才老爷去的娃娃预备的,学的是啥经义策论,花头多,银子淌水似的!”一个在茶馆帮闲的老汉啐了口茶叶沫子,对着王金宝摇头。
“像咱庄户人家,娃娃认几个字,会写会算,将来能去镇上铺子里当个伙计账房,混口轻省饭吃,蒙学就顶顶够用了!学的东西实在!”
这话简直说到王金宝心坎里去了。
四两?那得卖多少头猪、采多少筐草药?考科举?那得是祖坟冒青烟!
他心里那点微弱的、让儿子“改换门庭”的火苗,被这冰冷的束脩银子彻底浇熄了。务实,比啥都强。
其实王三牛内心自己的想法也是:先读书识字,想法子挣钱,等兜里厚实了,再说其他。
“那就镇上赵童生那家蒙学!”王金宝拍板,声音斩钉截铁。
离得近,束脩少,学的东西实用,怎么看都是最合适的。
王金宝随后就又去了赵氏蒙学打探具体情况。
很快拜师的日子也打听清楚了,就在下月初一,黄道吉日,宜入学。王金宝不敢怠慢,又细细问了拜师的规矩。
“束脩二两,这是死的。”童学的老杂役耐心的说道,“拜师礼嘛,讲究个‘六礼束脩’,图个吉利兆头!芹菜——勤快好学;莲子——夫子苦心;红豆——红运高照;红枣——早早高中;桂圆——功德圆满;再切条上好的干肉条,表表心意!礼不在多重,心意到了,夫子就欢喜!”"
虎妞缩了缩脖子,立刻老实了。王三牛也下意识地点点头。
赵氏把脏兮兮的狗娃剥干净换上干净衣服,自己很快又回到了院子里,指着厨房门口那一片还算阴凉干净的石阶,对着王三牛和虎妞说:
“去!都给我去那儿坐着!昨个你们大嫂打猪草带回来的“野菜”还没挑呢!仔细点挑!再看见谁糟蹋粮食,饭都别吃了!”
她叉着腰,指了指堆在墙角一捆捆乱糟糟的草。
这活儿没啥技术含量。三人老老实实地坐到冰凉的石阶上。
赵氏把那堆“草”拖过来扔在他们面前,又去打井水冲洗衣服了。
盆里哗啦哗啦的水声和搓洗衣服的吭哧声成了背景音。
面前这堆草真的很……潦草。
乱七八糟混在一起,枯黄的茎、蔫巴的叶,还有杂草杆子。一看就是大嫂刘氏的“杰作”——拿着镰刀,不管不顾,看到差不多样子的绿色玩意儿就呼啦割一把,根本不细看是什么。
虎妞和狗娃显然不是第一次干这活儿了。
俩人手脚麻利地扒拉着这堆“草”,笨拙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把一些颜色鲜亮、叶片宽厚看着像能吃的野菜叶子(比如马齿苋、灰灰菜)挑出来放到一边的小筐里,那些枯草秆子和没用的叶子就随手丢地上,留着晒干了当引火的柴。
王三牛心里装着事,也心不在焉地跟着扒拉。
突然,几棵混在杂草堆里的植物,让他扒拉草的手猛地一顿!
蒲公英!
这几棵植物的叶子边缘有明显的锯齿裂口,茎秆中空,折断处冒出一滴滴黏糊糊的乳白色汁液!叶片形状独特,像张开的小爪子!
这玩意儿他前世再熟悉不过了!前世的老妈是养生狂魔,每年春天都要去郊外挖蒲公英,晒干了泡水喝,祛火利尿!
刷抖音也没少刷到科普视频,说这东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是正经草药!
王三牛的脑子里,像是黑暗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
“啪!”一下,脑子里那本翻得头晕眼花的“穿越发财指南”猛地合上了!
靠!这不就是现成的路子吗?!
采药材!这清水村靠山,后山连着一片低矮的山坡荒地,平时村里人除了打点柴禾割点猪草,很少上去。
那地方,像蒲公英、车前草、艾草、甚至更值钱的黄芩、柴胡啥的,说不定都有!而且,这活儿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不就是认识、采摘、晒干卖给药铺吗?!
关键是……这理由很充分!他原身王三牛“体弱多病”,这些年没少往镇上药铺跑,见过有人拿晒干的草去卖,这很正常吧?
就算他说认识几样药草,也可以用“久病成医”、“听大夫说过”之类的搪塞过去!相比起搞那些吓死人的“发明创造”,这法子简直安全系数爆表!
“扑通!扑通!”王三牛感觉自己的心脏跳得飞快,差点没从单薄的小胸膛里蹦出来!激动得手指头都有点抖。
他赶紧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借着扒拉野菜的动作,不着痕迹地把那几棵蒲公英小心地挑出来放在一边。
又仔仔细细地在眼前的杂草堆里翻找。这一找,惊喜更多!
荠菜?有!嫩叶圆圆的,锯齿小!这个味道很好,能当菜吃也能入药!
马齿苋?更多!叶子肥厚多汁,茎秆是红的!清热解毒,也能吃!"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