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赵春滟还没回来,家里只有赵春露一个人。
“春滟嫂子还没回来呢?
齐风随口问道。
赵春露轻哼道“怎么,你就惦记我姐,不想我啊!
齐风莞尔一笑,“怎么会,对了,这个车我还得再开几天,这点蔬菜就当做我的谢礼了。
赵春露摆摆手,“哎呀,没事的,车你随便开,反正我姐也不会拒绝的。
赵春滟一家和齐风一家的关系很好,两家从爷爷那辈开始就是过命的交情。
小时候,家里大人还开玩笑给赵春露和齐风许过娃娃亲呢。
不过当时齐风明显和刘月悦的关系更好,这个娃娃亲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次赵春露倒是穿了衣服,可是并没有穿贴身衣物。
再加上她刚洗漱完,身上还有水迹。
透过水迹,齐风甚至能够看到一抹粉红。
齐风的脸登时一红,连忙道“春露姐,谢谢你还有你姐,我还有事,先走了。
齐风放下蔬菜,赶忙‘逃出’了赵春滟家。
“哎,你着什么急啊,不坐会儿吗?
赵春露在后面大喊,见齐风没了动静,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齐风不知道的是,赵春露一直对齐风有种特殊的感觉。
小时候家里长辈虽然是在开玩笑,让她嫁给齐风,可是赵春露却是当真了。
大概青春期的时候,赵春露经常做同一个梦,那就是和齐风在一起做着欢愉的事情。
只是后来齐风一直和刘月悦玩耍,才让赵春露黯然神伤,逐渐和齐风保持距离。
但是前不久,她听说刘月悦马上就要嫁给赵博才了,心里顿时就有了自己的小九九。
反正齐风和刘月悦也不可能了,那自己是不是可以和齐风在一起。
不过赵春露记得,好像有传言说齐风那方面不太行。
为了保险起见,赵春露觉得自己还是试探试探比较好。
这样想着,赵春露咬了一口手上拿着的黄瓜。
……
齐风并不知道赵春露的想法,他从赵春滟家里出来之后,就直奔菜地,打算前往山泽县。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电话打来。
齐风打开一看,发现是个陌生的号码。
正打算挂掉,齐风忽然想起来,这好像是昨天留的那个美女村支书的电话号码。
犹豫了一下,齐风接通了电话。
“齐风!
电话那边,怒吼的声音传来。
“乔大美女,不好意思昨天晚上有事情耽误了,钱我这两天就给你转过去。
齐风现在有钱了,说话也多少有底气了。
乔夏月愤怒道“不是这个事情!
“啊,你不是找我要赔偿,那是有什么事情,该不会是想我了吧!齐风打趣了一句。
乔夏月差点被气懵了,“齐风,我问你,为什么不通过我的好友申请!
“什么?
齐风猛地瞪大双眼,他现在终于想起自己忘记什么事情了。
昨天他和乔夏月互相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乔夏月还特意嘱托他,让他赶紧通过好友申请。
齐风则是因为太忙了,就忽略这件事情了。
昨天晚上回家之后,又因为太累,就直接睡着了。
想到这里,齐风有些不好意思。
本来他就欠着人家的钱,现在又不通过人家的好友申请,看起来就好像是故意躲着一样,难怪乔夏月会这么生气呢。
齐风还想解释什么,乔夏月却直接挂断了电话。
随后,齐风拿起手机,看到乔夏月给他发了十几条申请信息。
“齐风,你在干什么?
“你什么意思,不理我了是吧?
“齐风,信不信我去你家里去找你?
“齐风,你要死啊!
“齐风,我告诉你,这件事情没完!
……
看完这些消息,齐风苦笑,这小美女哪里这么大的火气。
自己左右不过欠了她一万,不知情的还得以为自己欠了她几千万呢。
但不管怎么样,齐风都理亏,只好赶忙通过了乔夏月的好友申请。
并且,齐风还跟对方发送了好几条消息,但对方一直没有回,不知道是故意不回还是没有看见。
“算了,还是赶紧送货去县城吧。
……
村公所。
乔夏月狠狠的将手机摔在床上,恨不得立刻过去把齐风撕成碎片。
这偌大的村公所,现在只有他一个人,那些村委会的人也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
昨天晚上,乔夏月就这样自己一个人度过了一个难熬的晚上。
不知为何,夜里的时候乔夏月忽然想起了齐风。
想到对方还没有通过自己的好友申请,她就给齐风多发了几条申请,希望齐风能够赶紧通过,陪自己聊聊天。
谁知道,齐风却一直没有通过,这让她也越来越愤怒。
直到今天早上,乔夏月终于忍无可忍,选择了给齐风打电话。
“不想这不开心的了,先去县城修车!
乔夏月可不打算等齐风还给她钱之后再去修车,而是想着先把车修好。
……
齐风家。
两辆黑色奔驰听到了齐风家门口,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人们很快认出了其中一辆奔驰,正是属于赵家的赵博才。
作为小柳村的首富,赵家是唯一一辆拥有奔驰车的人家。
就算是村长马喜宝,也是远远不及。
车门打开,赵博才和赵博安骂骂咧咧的走下了车。
昨天晚上,哥俩回到家之后,才得知他们竟然在同一天,都被齐风给收拾了。
在以往,齐风在他们面前就是一个小喽啰,随手就能够摆平。
然而现在,他们却同时被齐风给收拾了。
叔能忍婶不可忍,两人当即就决定对齐风展开报复。
他们连夜联系了他们在县城里认识的一个大哥,一大早就直奔齐风家里来。
两辆车一共下来了七个人,除了赵博才赵博安兄弟俩之外,剩下的五个人都是身高马大,一脸凶相。
尤其是其中一个寸头壮汉,虎背熊腰,表情凶狠,看起来格外唬人。
齐辉和陶淑还有齐颖蜷缩在屋内,吓得六神无主。
他们都是普通农民,哪里见过这种阵仗。